3)第233章 大国游戏_风雨大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仅仅是顾虑个人的地位和职权的问题。

  见石全彬一头雾水,杜中宵用筷子沾了水,在桌上给他画了粗略和阵形,一一解释。看各排各排之间巨大的空隙,石全彬不由皱起了眉头。临战的军阵,越密越好,缩小自己的防守面积,尽量加强对敌方的攻击,这是将领的常识。营田厢军临战的阵形如此稀疏,这算是怎么回事?

  杜中宵道:“团练,人拿棍棒的时候,可以数人紧紧靠在一起,四面对敌是不是?等到换了刀枪长矛,为了能够挥舞开来,就要有些间隙。现在用火枪,为了便于火枪发挥威力,自然就会如此。每一排紧紧挤在一起,基本是人挨人,同样是为了加强威力。较近三排,是为了让他们轮番射击。每三排之间比较稀疏,是因为火枪射程远大于刀枪,阵形自然跟从前不同了。一队三十人为一排,三排为一小阵,刚好是一班之数。三排交错布置,一班控制一处战场。十个小阵组成一个大阵,刚好为一营,战场独当一面。营指挥使总理全局,都头居中指挥,就便是营田厢军在战场的布置。”

  营经下的军队编制,主要是为了适应战场,日常管理是兼顾而已。以营为单位,并不需要临战时特别布置,他们自然展开就控制住一处要地。营田厢军如此,其实禁军也是如此。不过两者是战法不同,用的武器不同,控制的战场面积不同,人数也不同罢了。

  石全彬看着杜中宵在桌上画来画去,详细讲解,心中一时委决不下,这样做行不行?

  杜中宵也不知道行不行,他自己没有打过仗,没有军事经验,只是经过大量训练学习,去认识战场上的作战规律,依作战规略形成战法。战争的经验当然重要,但不实战,战场的规略总能模拟出来。纵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大的方向应该是不会错的。

  在火山军的时候,制出火枪火炮只是第一步。到了京西路,有了营田厢军,杜中宵通过训练和演习认识新的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,配合武器改变了战争形态,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。这一步比一切都要走得远得多得多,如果能够被战争检验,就直接带来军制和战争的改变。对于大部分的势力,他们根本不可能走到这一步,国力无法支撑他们组织足够规模的军队。走到这一步之后,战争就成了大国的专属,小国只能做战争的配角。勉强凑出人力,小国也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物力。

  营田厢军如果编制完整,一军五万人左右,对于周边绝大部分的势力都是灭国之军。除了契丹和党项,他们组织不出这种规模的军队,更何谈管理和指挥。就是党项,能凑出这样一军,也是国力极限。

  这几年来,杜中宵一边组织营田厢军,学习认识战争的规律,一边纸上谈兵,为这样一支军队配上足够的物力。现在营田厢军也只是有人和枪炮配齐,完善的后勤支援,各种支持的车辆畜力,营田务和常平司做起来都吃力,其实还只是简化版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xwtx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